以前总是想不明白,日本区区一个弹丸小国,为何敢屡屡侵略中国,后来才知道,这都是中国历代统治者的大度有关! 清朝末年甲午海战爆发,日本用一场失败让清政府丢尽了脸面,这也成了中国近代一次屈辱的起点。 从那之后,日本的侵略行动一波接一波,抗日战争整整持续了14年,无数中国家庭遭了殃,损失的资源和生命根本数不清。 如果说中国忍下这口气,就是想着战争结束后总要算账。可二战一结束,现实的发展打破了这种期待。美国担心共产主义蔓延,把日本扶了一把,让它很快站了起来。 原本想要正义清算、彻底追责的计划,成了一场不了了之。日本借着战后秩序和外力,轻松摆脱了大多数责任,经济也随之腾飞。 中国人看到这里有气无处发,失落难以排遣。战争的教训没完全吸取下来,反而让受害者觉得像是吃了哑巴亏,一些重大问题就这样留下了隐患。 这样的事情,其实并不是头一回。在唐朝时,日本组织了大军和舰队进攻朝鲜,目标说白了就是朝着中国而来。唐朝打赢了,直接把来犯的日本军消灭,但后续却没进一步追责。 日本人转头还过来学唐朝的知识与技术,仿佛什么都没发生过。到明朝丰臣秀吉发动侵略,再次挑战中国底线。 明朝派兵援助朝鲜,耗时七年赶走了日本军,却同样没有主动惩戒对方,只把局面平息了事。 历史一再证明,单靠一次次胜利却少了后续的警告,未必能熄灭对方的野心。 每次日本被打退,事后不仅没有受到重创,反而屡屡有机会恢复元气。这种表面上的“大度”,其实等于放纵了下一次的危险。 日本为什么常年觊觎中国与亚洲大陆?原因很简单:岛国本身资源匮乏,受制于天灾人祸,加上自身工业化步伐迅猛,发展到一定时候,眼前这些小岛已经满足不了它的需要了。 所以日本一直在寻找突破口,明治维新以后,连年对外扩张,几乎把希望全部寄托在外部掠夺上。不只是偶然起意,更是有逻辑和内部动因使然。 虽然日本现在没有再大规模向外发动战争,但历史观念和民族认知上的差距依然横亘两国之间。 这种裂痕不是单纯经济发展就能抹去的,每当有风吹草动,上百年前的恩怨便一哄而上,让大家警觉起来。 中国过去的处理方式虽然展示了大国气度,但每一次“既往不咎”都像是在告诉对方:这条路只要不闹太大,后果也就如此。最终让对方一试再试,胆子越来越大。 以史为鉴,如今最重要的不是一味宽容,而是务实筑牢自己的根基,无论外部环境怎么变化,只有自己足够强大,才能让类似的历史不会再次上演。 中国要做的,并不只是铭记历史,更要学会用实力说话,否则未来危险还会再来敲门。